村网通总站 吴庄村 477837.nync.com 欢迎您!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8月1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信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揭牌暨《千里跃进 伟大壮举》——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专题展览开展仪式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举行。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韩斌主持仪式并宣布专题展览开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曼如出席仪式并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乔新江和张曼如共同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揭牌。市领导王新会、曹新博、姜红等出席仪式。
张曼如在讲话中指出,信阳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近年来,信阳市深化务实宣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希望以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契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当前,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基地建设、管理、使用并重,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网下展馆与网上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查指导,不断提升工作的整体效果。要积极创新内容、方法和载体,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多下“绣花”功夫、讲好红色故事、吸引群众参与,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做新、做实、做活。用爱国主义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新博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信阳市不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市已建成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处,其中全国示范基地3处、省级示范基地4处、市级示范基地18处,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网络。此次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揭牌,以及《千里跃进 伟大壮举》专题展览开展,将进一步激励信阳继续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开展好,把大别山精神弘扬好,把老区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决胜全面小康汇聚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负责同志介绍了近年来该馆强化基地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
仪式结束后,与会同志前往参观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和《千里跃进 伟大壮举》专题展览。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于2007年4月28日建成开馆,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按时代顺序陈列展览,以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开馆十年来,已有350余万人次前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馆也先后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济南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此次《千里跃进 伟大壮举》专题展览分为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大别山根据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四个部分,通过照片、电文手稿、形势图、回忆录、日记、数据统计表等近400份文献材料,配以精炼的文字表述,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苦历程,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参加揭牌暨展览活动的还有各省辖市市委宣传部、省直管县县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宣传科长,以及信阳市社会各界代表等。
文/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胡瑜珊
今年5月4日,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班在北京举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馆长吴世儒作为全国18个先进代表之一,在开班仪式上做典型发言。
就在此前两个月,中宣部公布了新命名的4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榜上有名。
“开馆10年来,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拓宽思路、创新载体,精心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教育基地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爱国主义、弘扬大别山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说起馆里的工作,吴世儒有说不完的话。
鄂豫皖是革命的摇篮。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阵地。鄂豫皖人民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铸就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
作为全面展示鄂豫皖地区革命历史的综合性场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自建馆之初,就义不容辞承担着保护红色革命历史遗产、展示先烈丰功伟绩、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责任。
“建馆以来,我们始终注重挖掘历史资源,力争以更加生动详实的史料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夯实基础。”吴世儒说。
“用文物说话”。文物史料是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运用文物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特色和中心工作。记者了解到,从建馆至今,纪念馆组织人员持续深入地研究了鄂豫皖地区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经常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广泛征集文物史料,努力丰富馆藏量,从建馆时的300多件文物,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件文物。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可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都可能承载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发掘出这些馆藏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提炼出其中的丰富内涵,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激励,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纪念馆先后从市委党史部门、信阳师院聘请了几位鄂豫皖革命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组建起专家团队,指导馆内人员对鄂豫皖革命历史进行研究、归纳和提炼。收获的研究成果,又编辑成书,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阅。10年来,馆里先后出版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革命历史之最》、《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故事集》、《北上先锋》、《中原突围》等书籍和光盘,不断延伸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游客到纪念馆参观,主要是看展览。提高展览水平,是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为了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心里,纪念馆在设计之初就将国际、国内较为先进的理念、技术、设备引进到纪念馆的陈展当中。在参观过程中,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等革命歌曲时时在耳边萦绕;电脑触摸设备分布在展厅各处,展示红二十五军长征史的电子翻书设备,以模拟真实场景辅助声光电和影像的形式宣传了鄂豫皖区域的红色革命史,使展览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我们通过对馆内陈展认真梳理,走访革命后代,查阅历史文献,充实了一批重要的历史史料,力争为群众提供更为准确、权威、翔实的史料,全面提升陈展水平和档次,形成完整的鄂豫皖革命史资料体系。”吴世儒说。
今年,纪念馆又投入资金对展厅的第六、七部分陈展进行调整改造。调整后的陈展除了运用传统的文物、图片、文字说明外,还增加了中原突围、王大湾会议的局部场景复原,把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都运用到了陈列展示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展出艺术的感染力、震撼力,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
此外,纪念馆还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协调了一批战争年代以及各个时期的重型武器,如火箭发射车、重型山炮、榴弹炮、高射炮等十门,强五飞机、歼五飞机、助教六型教练机各一架,以及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轻重武器。实现红色文化与红色景观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把整个馆区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来纪念馆参观,听讲解员讲解是观众了解鄂豫皖革命史的重要途径。”吴世儒说,为了更好地为讲好红色故事,更好地服务观众,纪念馆在打造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方面下足了功夫。
纪念馆倡导全员学习,要求所有讲解员苦学革命史、苦练基本功,千方百计提高讲解的“感染力”。馆里经常性举办的业务研讨会、文明礼仪培训等活动,让讲解员们时时都有学习交流、与时俱进、取长补短的机会。纪念馆建起了红色书屋,购买了2000册各类与鄂豫皖革命史有关的书籍,供讲解员们阅读、学习。
“我们每月要读一本革命历史书籍,提交读书心得,同事之间相互交流,领导还对我们的心得进行一一批注。”讲解员袁咏对馆里的学习氛围深有体会。入职不到一年的她已经在馆里小有名气了,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信阳市红色故事演讲大赛”中夺得一等奖。
据介绍,走完鄂豫皖纪念馆的展厅,用时一般在1小时20分钟左右。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陈列内容向观众讲述得细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取得好的参观效果,这些年轻的姑娘们,不仅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而且还要苦练形体礼仪,将外在魅力与内在魅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带着美的情感,去感染观众、传播历史,播撒正能量。
讲解员袁咏在一次讲解时,注意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站在最前面,看得很仔细,听得也特别认真。在讲到“江淮抗战 中流砥柱”这一部分时,袁咏提到信阳固始人、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打响了抗战第一枪,老人潸然泪下。讲解结束后,袁咏特意问了老人,这才知道,老人的父亲原来就在金振中手下当兵,参加了那场闻名中外的战斗。
有时候,讲解员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在展厅里。2012年的国庆假期里,讲解员刘曼曼发现一位50多岁的中年游客接连三天都在馆里的同一块展板前默默伫立,于是便上前寻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在他吞吞吐吐的讲述中刘曼曼才明白,原来他是来寻找亲人的。这位大叔的叔父曾经参加过新四军五师,但后来杳无音讯。他在参观纪念馆时无意中发现展板所展示的照片中好像有叔父的名字,可是斑驳的字迹又让他不敢确定。展板的照片上是一块石碑,没有出处,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只有最上方“名震豫鄂”四个大字可以辨识。刘曼曼经过多方联系和打听,最终在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录上查到了这块石碑。那是1944年11月15日,新四军第五师指战员为纪念抗日战争石河西桥之战中牺牲的156位战友而特别立下的。得知了这个消息,老人开心地笑了,并连声感谢。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努力打造生动有趣的观瞻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广大观众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纪念馆。
“我们充分利用场馆优势,大力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节点,组织党员干部、中小学师生、部队官兵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先后举办了‘胜利之光’、‘北上先锋’、‘长征路上女红军’等20多场专题展,倾力打造、推出了一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记忆》,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吴世儒说道。
纪念馆蕴含着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但是如何让社会更多地了解纪念馆,让更多的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呢?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采取两条腿走路,既请观众走进来,自己也主动走出去。他们与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联手共建基地,制定共建计划,开展了“革命历史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抗战专题展进军营”等活动。
2016年9月30日,“北上先锋·纪念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巡展”在信阳启动,并先后在武汉、广州、天津、郑州等地举办了10多场临时展览,开办了3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我们走出去办展览,很有意义,影响深远。”说起纪念馆走进全国各地开展临时展览,所有参与其中的讲解员们都深有体会。2016年11月,讲解员丁海峰随巡展来到天津,巡展在一个体育场,当时有上千名学生,现场十分喧哗。当时的丁海峰一看现场,心想“完了,大家都在玩手机,讲解效果肯定达不到了。”可是,令她惊讶的是,随着她生动的讲解,现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默默放下手机,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真是震撼,全场鸦雀无声,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是能打动人心的。”那一刻,作为一名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她深深地为之自豪。
在郑州,讲解员曹宇向观众讲述红25军长征途中的故事,说到在方城县独树镇时,突然遭遇国民党军伏击,当时天降雨雪,寒风刺骨,战士们连枪栓都拉不开,情况异常危急。这时,红25军政委吴焕先跑步来到阵前,当即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大声疾呼:“共产党员跟我来!”,顽强抵抗住敌人的进攻时,她注意到人群中有好几位观众眼中盈满泪水……
吸纳志愿者进馆服务,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一直在开展。他们与信阳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对接,选拔一批又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到馆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弥补高峰时期讲解员不足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纪念馆又首次创办了“小小志愿者”培训班,从市区小学里选拔、训练一批小学生担任讲解员,他们每人熟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然后在展厅里上岗,分段为游客讲解。
“小小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出奇地好,几百名小学生争相参加。通过选拔,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已培养了100多名合格的“小小志愿者”,他们成为了纪念馆传递爱国主义的小小生力军。假如你留意一下,每个周末或节假日,他们小小的身影总会穿梭在纪念馆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方式向游客们讲述着红色故事。
“一个孩子成为小讲解员,一家人都关注。一个人就可以至少带动一个家庭,我们致力于用一个小故事打开纪念馆的大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身为一个信阳人,一个大别山人的骄傲,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小小的心间生根发芽。让红色故事、大别山精神代代相传。”负责培训工作的社教部主任沈丹向我们道出这项活动的初衷。
“大别山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讲好红色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吴世儒说,“今后,我们将通过更加优质的管理、更加优良的服务,更加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
文/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杨平 吴楠